付出的越多,愛的就越深
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很多人在感情裡總是付出型的,一旦你停止了主動,關係也就結束了。
觀察了身邊很多感情破裂的人,大多在關係中都是主動自我付出的那個人。
以為愛就是犧牲,以為真心便可換真心。
其實你越是執著於被愛,你給別人的關注點就會多,你付出的就越多,就想從這段關係裡索取的回報也越多。
到最後,你變成了那個最捨不得離開的那個人。
原因很簡單,你只是單方面在付出,而沒有引導對方一起付出。
一個人的努力不足以撐起兩個人的未來。
人是不會珍惜,輕易到手的關係,只會更偏向於珍惜自己付出心血,投入過時間精力的東西。
《小王子》中說過:“正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了時間,才使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。”
不是你付出就會有回報
我們對感情最大的誤解就是,以為只要付出了,就會有回報,可殊不知,人心都是會變的。
你掏心掏肺地對一個人好,但對方卻不一定能記住你的好。
任何一段關係都是需要講究勢均力敵,你來我往的。
感情不是一個人單方面的事,而是,你要讓對方在這段關係裡有付出感和參與感。
如果對方什麼都不做,就可以輕鬆獲得一切,那自然是不會珍惜的。
我朋友小五就是總喜歡在感情裡主動付出的那個人。
男朋友工作需要更好配置的電腦,她就攢幾個月的工資,給男友換電腦。
下班總是第一個走的,因為她要回去給男朋友做飯。
房租大部分的開銷都是她來付,讓男朋友的錢攢著買房。
結果到頭來,她男友喜歡上了公司新來的女同事,馬上把她拋棄了。
如果一個人習慣了付出,那麼另一個人就會習慣了享受你的付出。
最後,你會發現,你的付出在對方看來都是廉價的,他只會覺得自己值得更好的人。
更珍惜自己主動獲得的
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做「佛蘭克林效應」,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,比我們幫助過的人更願意再次幫助我們。
因為人類的大腦會自動合理化自己的行為,「我為他付出這麼多,一定是因為他值得」。
這本質也是沉沒成本,在這件事上的投入越多,就會越期待這件事能夠給自己帶來正回饋,進而會影響自己的決定。
學會誘導對方付出,不是讓你耍心機,玩手段,去算計對方的經濟利益。
而是讓對方在自願的狀態下,為這段關係投入時間、精力、情感。
因為人天然的會更珍惜,自己努力付出得到的東西。
誘導付出的本質,是創造讓對方也能夠表達愛的機會與空間。
不要剝奪他的參與權,也不要毫無邊界地去遷就他,學會調節一段關係的天平,不讓它過度往一方去傾斜。
從心理學上來說:「一個人對關係的重視程度,往往取決於他澆灌過多少心血。」
足夠有價值的時候
你能不能讓對方足夠的付出的本質,是取決於你本身的價值。
所以,你需要做的不是去付出,而是展現你的價值,引導對方為你付出,讓關係對等。
當你越有價值時,自然就能吸引對方。
當你越來越好時,對方就會害怕失去你,也更願意為你付出。
沒有人會去在乎一個毫無價值的人,人骨子裡都是慕強的。
無論何時,都要保持自我成長的生命力,努力學習一切能讓自己變好的知識。
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,多多結交同頻的朋友。
時刻都處於愛自己的狀態,喜歡自己的狀態。
只有當你經營好了自己,站在某個價值高位,對方才會真正的珍重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