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在什麼時候會需要愛情?有人說:“在客觀上你不需要愛了,在主觀上你就做好了迎接它的準備。”
怎麼理解這句話呢?大概是當你的人生已經完全不需要愛情的時候,你就需要一段愛情。
頂峰的那種愛情,是自給自足的愛情。什麼叫自足呢?就是說當你沒有愛情的時候,你的生活不會受到任何影響。
你在晚上不會孤獨,你有自己的愛好,你有自己的長處,你有自己的價值支點,你有自己足夠圓的人生。
這個時候,愛情不是一個拼圖碰到另一個拼圖,是一個圓碰到另一個圓,是兩個本自具足的人碰在一起。你靠近他不是因為你需要他,而是因為他吸引你。
先做錦,再添花。沒錯。
但愛情最吊詭的地方在於,你主觀上做好了迎接愛的準備,客觀上卻很難再遇到愛。
說白了就是你有能力經營一段感情的時候,你不一定有機會獲得感情。
年輕時,戀愛的容錯率很高,愛很純粹,也更趨近本能。吸引可能只是因為好奇心,生理衝動,或者自己對愛情的幻想......
這是一種很簡單的感覺,你甚至不用考慮長擇,所以那時候的感情很難受到現實條件的影響。
長大後,你更清楚自己是誰,需要什麼,不能接受什麼。你不再模糊,不再輕易為感覺或外表心動,你更看重價值觀契合,生活目標一致,情緒穩定,責任感......
這些具體且深層次的特質,在有限的圈子裡是很難碰到的。
你在很難經營好愛的年紀,很容易就能獲得愛。可到了能經營好愛的年紀,卻很難收穫愛。
所以人這一生,總會有些你無法糾正的錯位。
有時候,不盲目一點,不少想一點,就很難跨過那道坎。
珍惜你還有的欲望
去想去的地方,吃想吃的東西,愛想愛的人。人不會同時有錢,有閑,有心情,有欲望。
有些事你想做的時候因為顧慮,因為想得多不去做,以後就沒有機會再做了。你不知道哪一天,你就不想要這些了。
即便後來你又有機會見了曾經想見的人,當下也不是那刻的心情了。
就像前段時間很想去雲南旅居,有那種背上包就能走的心勁。但當時還有其他事情絆著,還得回家摘櫻桃,結果櫻桃摘完了,出走的心也沒那麼熱烈了。現在就感覺去也行,不去也行。
其實愛情也是一樣,你不需要區分你是需要愛情還是需要愛情帶來的東西。
人性是複雜的,多數人既渴望愛情本身,也需要它帶來的價值。
關鍵在於重心偏向
偏向愛情本身的關係你會在愛與被愛中獲得快樂,即使這段關係不能給你帶來實際利益或者額外回報,你也能在互相理解和共同成長中感到充實,你也一樣願意珍惜它。
而偏向愛情給你帶來某些東西的關係,容易在對方發生變化時動搖。
關係都是建立在價值互換的基礎上,如果你只是想讓對方滿足你精神或者物質上匱乏,即便建立契約,對方也很容易毀約。
偏向愛情的愛情會同時滿足情感聯結和部分現實需求,所以當你不再急需用它彌補你的匱乏,反而更容易遇見純粹的愛情。
所以一個人在什麼時候會需要愛情?
大概是當你意識到自身不完滿,卻依然渴望超越性的連接時。
或許剛開始兩個個人都不是圓,但是走著走著,也能圓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