薩特說"他人即地獄",但他忘了補充:對的人會是天堂投下的一束光。也是宇宙爲你預留的另一個自己。
榮格說:"與其做好人,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。"而完整的前提,是有人能接住你所有支離破碎的真實。
而那個對的人,就是讓你發光的鏡子,總能讓你在不同時刻照見不同的自己。在某個不經意的轉角,你會突然發現那個更通透的自己。
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就是這般奇妙,當你遇見對的人時,你會不自覺地打開某種特權模式。
這種感覺,只有跟對的人在一起才有。
真實感
讓你有如沐春風的自在。和對的人在一起,就是回到了最舒適的環境裏,不用刻意僞裝,不用小心翼翼的說話做事。
你可以毫無顧忌的做自己,哪怕是最邋遢,最不修邊幅的樣子,對方也不會嫌弃,反而會覺得這樣的你真實。
好的關係就是能讓你把心安放在對方身上。你不用解釋爲什麽今天想當啞巴,也不用爲突如其來的眼泪找藉口。
相反,如果和不對的人在一起,你會時刻感到緊張和壓抑。總怕自己說錯話,做錯事,會盯著對方的表情,不停揣摩他的反應是什麽意思。在這種關係裏,你就好像被上了發條的木偶,沒有自我,活的很累。
有句話說得特別好:"真正的愛情是兩個自由的靈魂相愛,而不是被束縛的軀殼互相折磨。"
和對的人在一起,你才能擁有這份自在,做最真實的自己,才是享受愛情最本真的模樣。
鬆弛感
你們不需要24小時捆綁。根在地下纏綿,枝葉在風中各自招展。
和對的人在一起,有默契,也有信任。有時候不需要言語,一個眼神,一個動作,對方就能明白你的心思。
你會發現,你想說還未出口的話,對方本能的就接上了,這時候的認知帶寬已經超越了語言本身。
一起去看電影,他知道什麽情節你會開心的笑,什麽情節你會感動的哭。你們越來越瞭解彼此,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,都能得到對方的回應和理解。
泰戈爾說:"眼睛爲她下著雨,心却爲她打著傘,這就是愛情。"
和對的人在一起,不用在朋友圈演歲月靜好。兩顆心就像連著一根無形的綫,無論何時何地,你都能感受到對方的在意。
你們可以癱在沙發上各自刷手機,也能突然對視大笑却說不清笑點。
老子說:"大直若屈"。最好的相處狀態亦是如此。兩個人之間,會留縫隙讓焦慮蒸發,也有道口子給委屈通風。
生長感
超越互補。弗洛伊德說:"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缺失的另一半"這個論斷誤導了很多人。真正健康的親密關係不是拼圖式的互補,而是兩顆並肩生長的樹。
有句話說:“最好的愛情,不是彼此凝視,而是共同看向同一個遠方。”
你想學習一門新的技能,對方不會說學這個沒有用,而是會陪你一起制定學習計劃。對方就像你的良師益友,會在你迷茫的時候給你指引方向,在你失落的時候給你加油打氣。這時候兩個人不僅是戀人,更是彼此人生道路上的夥伴和戰友。
對的人能喚醒和激發出你沉睡的潜能。這種生長感不是誰依附於誰,而是進退與共。
愛不是讓你變成更好的人,而是讓你更敢做個"人"。因爲你知道,就算最壞的自己也不會被「退貨」。
張小嫻說的:“愛情使人忘記時間,時間也使人忘記愛情。”
也就是說,即使你遇到了對的人,也不代表自始至終就是對的人。這種感覺和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,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流動,它不是一種靜態的終點,而是在動態平衡中涌現出來的一種感覺。
而真正適配的關係,就是兩個人在互動的過程裡迭代,升級。只有這樣,才能始終如一,才能同頻共振。
當然,是不是對的人,判斷的關鍵也不在於尋找完美匹配的初始設置,而在於驗證雙方是否具備持續優化的自適應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