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寄托任何希望,不求對方認可,不求對方對你有好感,不擔心對方對你的任何印象和評價,甚至不在乎會不會繼續來往。
無欲無求的時候,最放鬆,最隨性,最真誠,最坦率。不用琢磨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,不用擔心冷場和沉默。
可以隨意的開啓話題,就算有分歧也不會拘謹或懊惱,隨時可以終止,又隨時可以再撿起繼續。
這種舒服不是來自於被認同或被征服,而是源自於彼此間的尊重、理解和默契。
人與人之間的矛盾,大多都産生於互相認爲對方不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,誰都不願意做出讓步,讓矛盾像滾雪球一樣變大。
說白了就是過分苛求對方對自己的理解。
當你開始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和差異性,懂得理解對方,時間長了就算不說也會有心領神會的默契。
這種默契會讓相處更加自在,甚至無需刻意維繫,也能感受到對方的存在。
可人性却恰恰相反,人總是習慣性貪婪的認爲對方應該多付出,甚至把對方的好當做理所當然,自己付出一點就好像吃多大虧一樣。
尤其是有金錢往來的時候,一旦一方開始有所企圖,就算是親兄弟也有反目成仇的時候。
人跟人之間最怕的就是心寒,人一旦寒了心,想要重歸於好的可能性就跟中彩票的幾率沒什麽區別。
相反,你沒有企圖心的時候,你就不會爲了具體的什麽期望而去交往,而是存粹的享受彼此的陪伴和交流,這種關係就如一股清流,深厚但望得到底。
你知道對方說的話就是表面意思,沒有弦外之音,不用你去絞盡腦汁的揣摩和判斷,笑容是真誠的,泪水是真實的,雙方都是自在輕鬆的。
一旦你對關係有所企圖,這就是災難的開始,沒有任何人可以如你期望的那樣契合你所有的設想,每一個不符合預期的行爲都可能被放大,直到它成爲心裏的一根刺,拔不掉卡著疼,就像兩個人之間竪起了一道無形的墻,慢慢變得疏離。
你開始挑剔,開始不滿,對方一個小小的失誤,甚至一個小小的玩笑,都會引起你情緒的波動,更重要的是,雙方最開始那種純粹的享受和欣賞也會蕩然無存。
誰都無法掌控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,就算是親子關係中,聰明的父母也不會把孩子當做牽綫木偶一樣控制。
尊重對方的選擇,不强加自己的願望在別人身上,是對自己的寬容,也是對別人的信任。
無欲無求,不迎合他人,不委屈自己。很多時候,放下反而就是開始。